(德) 海科·格伦达 (Heiko Grenda), 王文伟
Book 1 of 汽车车身设计
Language: Chinese
刚度 汽车车身 点焊 白车身(BIW) 碰撞安全 结构设计 车身设计 连接技术 部件设计
Publisher: 机械工业出版社
Published: Jan 1, 2018
本书是全面介绍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专业两卷本著作中的基础卷和结构卷。与侧重于内外饰、车门等子系统设计的《下卷》不同,本卷完全聚焦于汽车的“骨架”——即白车身(Body-in-White, BIW)的设计。
本书旨在为汽车车身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车身结构设计原理、核心部件设计方法和材料与工艺应用的坚实基础。
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白车身的开发流程和关键技术展开,包括:
车身设计基础: 介绍车身的定义、分类、开发流程、性能要求(如刚度、强度、NVH、碰撞安全等)以及车身设计的常用材料(特别是各种高强度钢、铝合金等)。
车身结构原理: 讲解车身作为一个复杂的薄壁箱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力学原理,为后续的部件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白车身(BIW)核心部件设计: 这是全书的精髓。书中会按照白车身的物理区域,分章节详细讲解各个关键结构部件的设计:
车身底部结构: 包括地板、纵梁、横梁、门槛梁等。
车身前部结构: 包括发动机舱、前纵梁、减振器支座、翼子板等。
车身侧围结构: 包括A柱、B柱、C柱、侧围外板、车顶侧梁等。
车身后部与车顶盖设计。
连接技术: 详细介绍将各个冲压钣金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各种主流技术,重点是电阻点焊(RSW),也包括激光焊接、胶粘等现代连接工艺。
总之,《上卷》专注于车身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地阐述了如何设计出一个轻量、坚固、安全且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白车身结构,是整个车身开发工作的基础。
Description:
本书是全面介绍汽车车身设计技术的专业两卷本著作中的基础卷和结构卷。与侧重于内外饰、车门等子系统设计的《下卷》不同,本卷完全聚焦于汽车的“骨架”——即白车身(Body-in-White, BIW)的设计。
本书旨在为汽车车身工程师、结构工程师和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个关于车身结构设计原理、核心部件设计方法和材料与工艺应用的坚实基础。
本书的核心内容主要围绕白车身的开发流程和关键技术展开,包括:
车身设计基础: 介绍车身的定义、分类、开发流程、性能要求(如刚度、强度、NVH、碰撞安全等)以及车身设计的常用材料(特别是各种高强度钢、铝合金等)。
车身结构原理: 讲解车身作为一个复杂的薄壁箱型结构的受力特点和力学原理,为后续的部件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白车身(BIW)核心部件设计: 这是全书的精髓。书中会按照白车身的物理区域,分章节详细讲解各个关键结构部件的设计:
车身底部结构: 包括地板、纵梁、横梁、门槛梁等。
车身前部结构: 包括发动机舱、前纵梁、减振器支座、翼子板等。
车身侧围结构: 包括A柱、B柱、C柱、侧围外板、车顶侧梁等。
车身后部与车顶盖设计。
连接技术: 详细介绍将各个冲压钣金件连接成一个整体的各种主流技术,重点是电阻点焊(RSW),也包括激光焊接、胶粘等现代连接工艺。
总之,《上卷》专注于车身的“骨骼”和“肌肉”,系统地阐述了如何设计出一个轻量、坚固、安全且满足各种性能要求的白车身结构,是整个车身开发工作的基础。